拉倒底部可以下载安卓APP,不怕网址被屏蔽了
APP网址部分手机无法打开,可以chrome浏览器输入网址打开
25-07-26
散发着浓烈的气味。
胸膛死寂,鼻端无息,断绝了所有活人的迹象。
然而,他的身体却没有寻常尸首的僵冷与败坏之气,那张苍白的脸庞异常平
静,仿佛只是陷入了一场永远不会醒来的深眠,呈现出一种介于生与死之间的诡
异状态。
黄蓉缓缓走上前,最终在那张木榻边停住了脚步。
她静静地看了他许久,才伸出微微颤抖的手,轻轻碰触他的脸颊。
肌肤是凉的,却没有死人应有的僵硬与冰冷,反而带着一丝玉石般的温润。
一阵轻微的脚步声,从屋子深处的里间传来,将黄蓉的目光吸引了过去。
只见一道极为苍老的身影,缓缓从里屋的门帘后走了出来。
那是一名老妪,身形枯瘦,佝偻着背,满头银发用一根骨簪随意挽着。她步
履蹒跚,却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威严,每一步都踩得极稳。
她缓缓走到屋子中央,停下脚步,然后慢慢地转过身来,那双深陷在眼窝里
的眼睛,精准地落在了黄蓉身上。
「斩杀『渊主』之人,」她的声音沙哑如枯木摩擦,「你来了。」
黄蓉心头剧震,万没想到这深山中的老妪竟能说出流利汉话。
「他的伤势如何?」
老妪转身望向榻上的完颜胤忠,缓缓摇头:「渊主之毒已除,但他体内被天
雷所伤,元气大损。」
她顿了顿,声音愈发沉重:「老身只能保他肉身不坏,至于能否苏醒……」
话未说完,黄蓉已明白其意,心如坠冰窖。
她静静地看着榻上那个面容平静的男人,看着他,想着他,想着这一路行来
的种种。
一滴滚烫的泪珠,毫无征兆地,从她始终强撑着的眼眶中,挣脱出来。
那老妪仿佛未曾看到黄蓉的悲痛,也没有理会她脸上的泪痕。
她拄着法杖,缓缓起身,踱至屋子深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,弯腰从一堆杂物
下,抽出一本书来。
那是一本寻常不过的汉家医书,线装册页因年久翻阅已显松散,纸张也泛着
旧纸特有的泛黄与干脆之感,书角略有卷折,显然经历了岁月的磨砺。
黄蓉抬手拭去泪水,正欲开口,却见老妪又自旁边取出一个巴掌大的木盒,
轻轻开启。
盒中静卧着一个形状奇异的物事。
那似乎是由某种乌黑的金属丝线拧成的架子,前面镶着两块浑圆的、透明得
没有一丝杂质的水晶片。老妪拿起它,熟练地将其架在了自己的鼻梁上,又将两
个弯脚,挂在了耳朵后面。
黄蓉从未见过如此古怪的东西。她看着老妪透过那两块水晶片望过来的眼神,
竟觉得对方那双本已浑浊的眼睛,在这一刻,变得异常清晰和锐利。
戴上那怪异之物后,老妪方以一双干枯如枯枝的手,翻开那本古书。
黄蓉目光为之吸引,只见书页之上,绘着她从未见过的、精细入微的人体脉
络与骨骼图形,旁边更标注着许多她全然不识的奇异符号,宛如鬼画符一般。
老妪以那长长漆黑的指甲,点在书页上一副大脑图形之上,道:
「这书上说,像他这般,身子尚在,魂魄却散的活死人,名曰……」
「植物人。」
「植物人?」黄蓉轻声重复这陌生词汇,细细品味其中含义,「植物……人……
倒也贴切。人虽活着,却如草木般无知无觉。」
她眼中满含好奇:「老人家,您所说的植物人,可有医治之法?」
老妪缓缓摇头,将那本古书轻轻合上,沙哑地叹道:
「书上虽有记载,却无良方。这等症候,非草药所能医,亦非针石所能愈……」
她抬起头,透过那两片水晶看向黄蓉,话到一半,忽然整个人僵住了。
那双刚才还在说话的嘴唇微微颤抖着,瞪大的眼睛死死盯着黄蓉的脸,仿佛
见了鬼一般。她的手不自觉地抓紧了书册,指节因用力过度而泛白。
「是……是你……」
她的声音比方才更加沙哑,带着一种见了故人般的惊骇,「怎么……怎么可
能……」
老妪颤巍巍地想要站起身,却因过于震惊而踉跄了一下,险些跌倒。她死死
盯着黄蓉的容颜,目光在她的眉眼间来回逡巡,仿佛在确认着什么不可置信的事
实。
黄蓉见老妪如此失态,不由得蹙眉问道:「老人家,您这是怎么了?」
老妪不再回答,步履踉跄地朝里屋走去。她走得很急,险些被门槛绊倒,那
根蛇骨法杖「哒哒」地敲击着地面,声音凌乱而急促。
黄蓉心中疑窦丛生,轻手轻脚地跟了过去。
门帘半掩,她侧身贴在门框边,小心地向内窥探。
里屋比外间更加昏暗,只有一盏长明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。借着这点光亮,
黄蓉看到屋子正中供着一座神龛,上面摆着香炉和一些她看不清的物件。
老妪正跪在神龛前,颤巍巍地点燃了三炷香。青烟袅袅升起,她将香高举过
头顶,开始用一种古老而陌生的语言低声祷告。
那语言的音调起伏很大,时而低沉如泣,时而高亢如歌,带着一种原始的韵
律。黄蓉一个字也听不懂,但从老妪颤抖的声音和激动的语气中,她能感受到其
中蕴含的虔诚与狂喜。
老妪一边说着,一边将香插入炉中,然后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,苍老的身躯
伏在地上,久久不起。
黄蓉的目光顺着老妪跪拜的方向望去,终于看清了神龛上供奉的是什么。
那是一幅画。
一幅古旧的立轴挂画,画纸已微微泛黄,边角处甚至有些许受潮的痕迹,显
然已历经了无数风霜岁月。
然而,当黄蓉看清画中人的那一刻,她整个人如遭雷击,僵在了原地。
画中是一个男子,青衫负手,立于云海之巅。乍看之下,似乎是传统的水墨
手笔,可黄蓉何等眼力,只一眼,便看出了其中惊世骇俗的奥妙!
寻常的肖像画,重在「神似」,以简练的线条勾勒风骨,讲究意在笔先。
可这幅画,却于毫厘之间,追求着一种极致的「形似」!
画中人的眉眼、鼻唇,并非以写意的线条一笔带过,而是用无数她无法理解
的、极细的笔触与墨色深浅的变化,描摹出了真实的光影与轮廓。那双眼睛……
竟不像是画出来的,倒像是真的有一双眼睛在透过纸背,静静地凝视着她,瞳孔
中甚至能看到一点晶亮的高光!
整个人物,栩栩如生,仿佛下一刻便会从画中走下!
这种画法,她闻所未闻,见所未见!它完全颠覆了她对丹青一道的认知。
而画中人那份仿佛能穿透纸背、遗世独立的风姿,却又与她梦中之人,一般
无二!
「这……」黄蓉低声呢喃,语气中满是难以置信。
老妪那沙哑的声音在一旁响起:「这是『画师』。」
她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,缓缓道:「是我阿祖,凭着记忆画下来的。」
「画师?」黄蓉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古怪的称谓。
老妪目光转向墙上的男子画像,神情忽地变得虔诚无比:「『画师』,是我
们寨子世世代代对他的尊称。」
她缓步走到画像前,伸出枯瘦的手指,轻轻抚过画框边缘:「我阿祖年轻时,
曾在他身边侍奉。是画师亲手教她作画——虽技不及画师千分之一,却也让他这
副容貌得以传世。」
黄蓉凝神细赏那幅写意传神的画像,不禁暗惊:若这等淋漓生动之笔竟出自
一位学徒之手,那么那位被尊为「画师」之人,其真迹岂非更臻化境?
老妪似是看出了黄蓉心中所思,缓步走到一旁柜前,打开柜门,从中取出一
个细长的木匣。她动作极其轻缓,仿佛那匣中之物珍若至宝。
匣盖开启,她小心翼翼地取出一轴画卷,缓缓摊开在案。
黄蓉只一瞥,便心头剧震——
那是一幅人物肖像,仅绘至肩颈,却细腻得令人屏息。通幅无彩,并非寻常
水墨,倒像是用最细的炭条,或是某种不知名的颜料,将无数层极淡的影子反复
叠加上去,才营造出一种无比真实的光影。
画中人脸庞该亮的地方亮,该暗的地方暗,可明暗的交界处,却找不到一丝
笔墨的痕迹,仿佛那光是真的从画外照进来,那影子也是真的落在脸上。她甚至
能从那额角与颊骨的微妙色泽变化中,感受到底下骨骼的起伏与肌肤的质感。
眉眼处更是精妙绝伦:眉毛并非一笔画就,而是一根一根,仿佛真实生长出
来一般;眼睫纤长,微微卷翘,边缘处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模糊,让那双眼睛显
得无比柔和、深邃。
而正是那双眼睛,夺去了黄蓉所有的心神——那黑白分明的瞳仁里,竟点着
一粒米粒大小的、晶亮的光斑,甚至能在那光斑中,隐约看到一格窗棂的倒影!
黄蓉倒吸一口凉气。
这已不是画,这是……妖术!
一种能将人的气息、温度、甚至魂魄都一并囚入纸上的通天妖术!
可她再凝神细看,脸色顿时煞白——
那画中人,竟与她容貌如出一辙,几无分毫差别!
黄蓉死死地盯着那幅画,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。
「据说,画师在寨子住的那些年,最常做的事,便是对着天边那最后一抹晚
霞,静静地作画。」
老妪的声音低缓悠长,像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传来,仿佛不是说给黄蓉听,
而是在对时间倾诉。
「他画过许多幅……上百张也不止。可最终……」
她停了停,目光轻轻落在那幅画像上,眼中泛起微光:「只这一幅,是我阿
祖偷偷藏下的。」
黄蓉的指尖最终还是从那幅画上缓缓收回,她抬起头,望向老妪,声音里带
着一丝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沙哑:
「……后来呢?」
老妪缓缓走到窗边,枯瘦的手指遥遥指向远处那条在夕阳下泛着金光的河流:
「后来,画师走了。就从河上离开的。」
她的声音很轻,却带着深深的怅惘:
「再也没有回来过。」
黄蓉静静地站在那里,望着窗外那条河流,心中却如翻江倒海一般。
画师……这个名字在她心中反复回响。一个能画出如此神技的人,一个在夕
阳下思念着她容貌的人,一个沿河而去、再未归来的人。
她想起那些反复出现的梦境,想起梦中那个白衣身影,想起那股越来越强烈
的、来自南方深处的神秘召唤。
这一切,真的只是巧合吗?
她的手下意识地抚上胸口,那里仿佛有什么在轻微地跳动着,如同一颗即将
破土而出的种子,在她心底悄然萌芽。
东海之滨,碧波万顷。
一艘快船破开晨雾,终于遥遥望见了那座笼罩在氤氲水汽中的青翠岛屿。
郭靖立于船头,海风吹动着他风尘仆仆的衣衫,也吹不散他眉宇间的忧虑与
期盼。他望着那越来越近的桃花岛,一颗悬了数十日的心,几乎要跳出胸膛。
这一路行来,那疯女人总算没有再纠缠。想起与她达成的那个约定,郭靖心
中五味杂陈。眼下暂且得了片刻安宁,却不知这份平静能维持多久。
船一靠岸,他便迫不及待地纵身跃上码头。
时节尚早,岛上那片闻名天下的桃林,此刻还只是光秃秃的一片,唯有枝头
已鼓起细小的、坚硬的花苞,在清冷的海风中微微颤动。郭靖走在林间,脚下是
厚厚的落叶,发出「沙沙」的声响。他记得,以前每次和蓉儿并肩走过这里时,
她总会笑着说,桃花岛的景致,是按着奇门八卦布下的,外人若是乱走,一辈子
也走不出去。
可今天,这条路,他却觉得从未有过的漫长与孤单。
穿过桃林,绕过几处嶙峋怪石,前方地势豁然开朗,熟悉的亭台楼阁,终于
本章未完,点击[ 数字分页 ]继续阅读-->>【1】【2】【3】
最新章节请访问https://m.diyibanzhu5.shop
胸膛死寂,鼻端无息,断绝了所有活人的迹象。
然而,他的身体却没有寻常尸首的僵冷与败坏之气,那张苍白的脸庞异常平
静,仿佛只是陷入了一场永远不会醒来的深眠,呈现出一种介于生与死之间的诡
异状态。
黄蓉缓缓走上前,最终在那张木榻边停住了脚步。
她静静地看了他许久,才伸出微微颤抖的手,轻轻碰触他的脸颊。
肌肤是凉的,却没有死人应有的僵硬与冰冷,反而带着一丝玉石般的温润。
一阵轻微的脚步声,从屋子深处的里间传来,将黄蓉的目光吸引了过去。
只见一道极为苍老的身影,缓缓从里屋的门帘后走了出来。
那是一名老妪,身形枯瘦,佝偻着背,满头银发用一根骨簪随意挽着。她步
履蹒跚,却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威严,每一步都踩得极稳。
她缓缓走到屋子中央,停下脚步,然后慢慢地转过身来,那双深陷在眼窝里
的眼睛,精准地落在了黄蓉身上。
「斩杀『渊主』之人,」她的声音沙哑如枯木摩擦,「你来了。」
黄蓉心头剧震,万没想到这深山中的老妪竟能说出流利汉话。
「他的伤势如何?」
老妪转身望向榻上的完颜胤忠,缓缓摇头:「渊主之毒已除,但他体内被天
雷所伤,元气大损。」
她顿了顿,声音愈发沉重:「老身只能保他肉身不坏,至于能否苏醒……」
话未说完,黄蓉已明白其意,心如坠冰窖。
她静静地看着榻上那个面容平静的男人,看着他,想着他,想着这一路行来
的种种。
一滴滚烫的泪珠,毫无征兆地,从她始终强撑着的眼眶中,挣脱出来。
那老妪仿佛未曾看到黄蓉的悲痛,也没有理会她脸上的泪痕。
她拄着法杖,缓缓起身,踱至屋子深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,弯腰从一堆杂物
下,抽出一本书来。
那是一本寻常不过的汉家医书,线装册页因年久翻阅已显松散,纸张也泛着
旧纸特有的泛黄与干脆之感,书角略有卷折,显然经历了岁月的磨砺。
黄蓉抬手拭去泪水,正欲开口,却见老妪又自旁边取出一个巴掌大的木盒,
轻轻开启。
盒中静卧着一个形状奇异的物事。
那似乎是由某种乌黑的金属丝线拧成的架子,前面镶着两块浑圆的、透明得
没有一丝杂质的水晶片。老妪拿起它,熟练地将其架在了自己的鼻梁上,又将两
个弯脚,挂在了耳朵后面。
黄蓉从未见过如此古怪的东西。她看着老妪透过那两块水晶片望过来的眼神,
竟觉得对方那双本已浑浊的眼睛,在这一刻,变得异常清晰和锐利。
戴上那怪异之物后,老妪方以一双干枯如枯枝的手,翻开那本古书。
黄蓉目光为之吸引,只见书页之上,绘着她从未见过的、精细入微的人体脉
络与骨骼图形,旁边更标注着许多她全然不识的奇异符号,宛如鬼画符一般。
老妪以那长长漆黑的指甲,点在书页上一副大脑图形之上,道:
「这书上说,像他这般,身子尚在,魂魄却散的活死人,名曰……」
「植物人。」
「植物人?」黄蓉轻声重复这陌生词汇,细细品味其中含义,「植物……人……
倒也贴切。人虽活着,却如草木般无知无觉。」
她眼中满含好奇:「老人家,您所说的植物人,可有医治之法?」
老妪缓缓摇头,将那本古书轻轻合上,沙哑地叹道:
「书上虽有记载,却无良方。这等症候,非草药所能医,亦非针石所能愈……」
她抬起头,透过那两片水晶看向黄蓉,话到一半,忽然整个人僵住了。
那双刚才还在说话的嘴唇微微颤抖着,瞪大的眼睛死死盯着黄蓉的脸,仿佛
见了鬼一般。她的手不自觉地抓紧了书册,指节因用力过度而泛白。
「是……是你……」
她的声音比方才更加沙哑,带着一种见了故人般的惊骇,「怎么……怎么可
能……」
老妪颤巍巍地想要站起身,却因过于震惊而踉跄了一下,险些跌倒。她死死
盯着黄蓉的容颜,目光在她的眉眼间来回逡巡,仿佛在确认着什么不可置信的事
实。
黄蓉见老妪如此失态,不由得蹙眉问道:「老人家,您这是怎么了?」
老妪不再回答,步履踉跄地朝里屋走去。她走得很急,险些被门槛绊倒,那
根蛇骨法杖「哒哒」地敲击着地面,声音凌乱而急促。
黄蓉心中疑窦丛生,轻手轻脚地跟了过去。
门帘半掩,她侧身贴在门框边,小心地向内窥探。
里屋比外间更加昏暗,只有一盏长明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。借着这点光亮,
黄蓉看到屋子正中供着一座神龛,上面摆着香炉和一些她看不清的物件。
老妪正跪在神龛前,颤巍巍地点燃了三炷香。青烟袅袅升起,她将香高举过
头顶,开始用一种古老而陌生的语言低声祷告。
那语言的音调起伏很大,时而低沉如泣,时而高亢如歌,带着一种原始的韵
律。黄蓉一个字也听不懂,但从老妪颤抖的声音和激动的语气中,她能感受到其
中蕴含的虔诚与狂喜。
老妪一边说着,一边将香插入炉中,然后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,苍老的身躯
伏在地上,久久不起。
黄蓉的目光顺着老妪跪拜的方向望去,终于看清了神龛上供奉的是什么。
那是一幅画。
一幅古旧的立轴挂画,画纸已微微泛黄,边角处甚至有些许受潮的痕迹,显
然已历经了无数风霜岁月。
然而,当黄蓉看清画中人的那一刻,她整个人如遭雷击,僵在了原地。
画中是一个男子,青衫负手,立于云海之巅。乍看之下,似乎是传统的水墨
手笔,可黄蓉何等眼力,只一眼,便看出了其中惊世骇俗的奥妙!
寻常的肖像画,重在「神似」,以简练的线条勾勒风骨,讲究意在笔先。
可这幅画,却于毫厘之间,追求着一种极致的「形似」!
画中人的眉眼、鼻唇,并非以写意的线条一笔带过,而是用无数她无法理解
的、极细的笔触与墨色深浅的变化,描摹出了真实的光影与轮廓。那双眼睛……
竟不像是画出来的,倒像是真的有一双眼睛在透过纸背,静静地凝视着她,瞳孔
中甚至能看到一点晶亮的高光!
整个人物,栩栩如生,仿佛下一刻便会从画中走下!
这种画法,她闻所未闻,见所未见!它完全颠覆了她对丹青一道的认知。
而画中人那份仿佛能穿透纸背、遗世独立的风姿,却又与她梦中之人,一般
无二!
「这……」黄蓉低声呢喃,语气中满是难以置信。
老妪那沙哑的声音在一旁响起:「这是『画师』。」
她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,缓缓道:「是我阿祖,凭着记忆画下来的。」
「画师?」黄蓉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古怪的称谓。
老妪目光转向墙上的男子画像,神情忽地变得虔诚无比:「『画师』,是我
们寨子世世代代对他的尊称。」
她缓步走到画像前,伸出枯瘦的手指,轻轻抚过画框边缘:「我阿祖年轻时,
曾在他身边侍奉。是画师亲手教她作画——虽技不及画师千分之一,却也让他这
副容貌得以传世。」
黄蓉凝神细赏那幅写意传神的画像,不禁暗惊:若这等淋漓生动之笔竟出自
一位学徒之手,那么那位被尊为「画师」之人,其真迹岂非更臻化境?
老妪似是看出了黄蓉心中所思,缓步走到一旁柜前,打开柜门,从中取出一
个细长的木匣。她动作极其轻缓,仿佛那匣中之物珍若至宝。
匣盖开启,她小心翼翼地取出一轴画卷,缓缓摊开在案。
黄蓉只一瞥,便心头剧震——
那是一幅人物肖像,仅绘至肩颈,却细腻得令人屏息。通幅无彩,并非寻常
水墨,倒像是用最细的炭条,或是某种不知名的颜料,将无数层极淡的影子反复
叠加上去,才营造出一种无比真实的光影。
画中人脸庞该亮的地方亮,该暗的地方暗,可明暗的交界处,却找不到一丝
笔墨的痕迹,仿佛那光是真的从画外照进来,那影子也是真的落在脸上。她甚至
能从那额角与颊骨的微妙色泽变化中,感受到底下骨骼的起伏与肌肤的质感。
眉眼处更是精妙绝伦:眉毛并非一笔画就,而是一根一根,仿佛真实生长出
来一般;眼睫纤长,微微卷翘,边缘处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模糊,让那双眼睛显
得无比柔和、深邃。
而正是那双眼睛,夺去了黄蓉所有的心神——那黑白分明的瞳仁里,竟点着
一粒米粒大小的、晶亮的光斑,甚至能在那光斑中,隐约看到一格窗棂的倒影!
黄蓉倒吸一口凉气。
这已不是画,这是……妖术!
一种能将人的气息、温度、甚至魂魄都一并囚入纸上的通天妖术!
可她再凝神细看,脸色顿时煞白——
那画中人,竟与她容貌如出一辙,几无分毫差别!
黄蓉死死地盯着那幅画,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。
「据说,画师在寨子住的那些年,最常做的事,便是对着天边那最后一抹晚
霞,静静地作画。」
老妪的声音低缓悠长,像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传来,仿佛不是说给黄蓉听,
而是在对时间倾诉。
「他画过许多幅……上百张也不止。可最终……」
她停了停,目光轻轻落在那幅画像上,眼中泛起微光:「只这一幅,是我阿
祖偷偷藏下的。」
黄蓉的指尖最终还是从那幅画上缓缓收回,她抬起头,望向老妪,声音里带
着一丝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沙哑:
「……后来呢?」
老妪缓缓走到窗边,枯瘦的手指遥遥指向远处那条在夕阳下泛着金光的河流:
「后来,画师走了。就从河上离开的。」
她的声音很轻,却带着深深的怅惘:
「再也没有回来过。」
黄蓉静静地站在那里,望着窗外那条河流,心中却如翻江倒海一般。
画师……这个名字在她心中反复回响。一个能画出如此神技的人,一个在夕
阳下思念着她容貌的人,一个沿河而去、再未归来的人。
她想起那些反复出现的梦境,想起梦中那个白衣身影,想起那股越来越强烈
的、来自南方深处的神秘召唤。
这一切,真的只是巧合吗?
她的手下意识地抚上胸口,那里仿佛有什么在轻微地跳动着,如同一颗即将
破土而出的种子,在她心底悄然萌芽。
东海之滨,碧波万顷。
一艘快船破开晨雾,终于遥遥望见了那座笼罩在氤氲水汽中的青翠岛屿。
郭靖立于船头,海风吹动着他风尘仆仆的衣衫,也吹不散他眉宇间的忧虑与
期盼。他望着那越来越近的桃花岛,一颗悬了数十日的心,几乎要跳出胸膛。
这一路行来,那疯女人总算没有再纠缠。想起与她达成的那个约定,郭靖心
中五味杂陈。眼下暂且得了片刻安宁,却不知这份平静能维持多久。
船一靠岸,他便迫不及待地纵身跃上码头。
时节尚早,岛上那片闻名天下的桃林,此刻还只是光秃秃的一片,唯有枝头
已鼓起细小的、坚硬的花苞,在清冷的海风中微微颤动。郭靖走在林间,脚下是
厚厚的落叶,发出「沙沙」的声响。他记得,以前每次和蓉儿并肩走过这里时,
她总会笑着说,桃花岛的景致,是按着奇门八卦布下的,外人若是乱走,一辈子
也走不出去。
可今天,这条路,他却觉得从未有过的漫长与孤单。
穿过桃林,绕过几处嶙峋怪石,前方地势豁然开朗,熟悉的亭台楼阁,终于
本章未完,点击[ 数字分页 ]继续阅读-->>